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黄色视频
学子在沈阳、泰安和厦门等地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感悟新时代考古人精神——沈阳市东华里考古遗址暑期实践
黄色视频
2024级本科生刘泽源在沈阳市东华里考古遗址进行了考古实习工作,收获良多。无论烈日还是暴雨天气,他都第一时间清理探方,保护探方壁,展现了较高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实习不仅限于挖掘,也包括室内整理。在给器物贴标签、测尺寸的过程中,需将其与地层深度、土壤成分等信息对应,方能准确解读文物的历史信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系统学习了辨认土质土色、划分地层单位、刮面清理、布方测量、记录绘图和采集标本等田野考古基本操作规程。历史不只是埋在土里的器物,还有代代相传的记忆。在东华里遗址考古实习中,他对考古人的责任产生了新的理解——俯身泥土,是为了让沉默的过去,能与当下对话。
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厦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暑期实践
暑假期间,黄色视频
2024级本科生郑景之前往厦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实习,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中,完成多项文物普查相关工作任务。她协助市四普办开展文物基础信息审核工作,跟随市四普办考古部赴三个基建工地,参与前期考古勘探的验收工作,通过实地踏查记录潜在文化遗存迹象,为土地开发前期评估提供考古学参考依据。同时,郑景之全程参与了厦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省市区三级联审会议。在会议期间,她承担了厦门市四普文物信息向福建省简道云平台录入并上传的相关工作,协助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完成数据筛选任务。此次实习中,郑景之结合专业学习参与文物普查实务工作,通过岗位实践积累了文物保护工作经验,为厦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支持。


“返家乡”服务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泰安市泰山区文旅局暑期实践
考古学院2024级刘雅琪同学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参与了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文旅局的文物保护实习工作。在一个月的实践中,她深度参与文物普查、安全巡查、档案整理以及文旅宣传等多项任务。实习期间,她跟随文物保护科工作人员深入四普的基层现场,对辖区内文物点进行了系统性走访。在文物保护工作外,她也参与了泰山文旅宣传短视频的策划与拍摄。由她参与撰写的“徂徕山抗战”主题脚本,以文物遗迹为叙事载体,生动讲述了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该视频在文旅局举办的“时尚之城 青春风采”短视频创作大赛中获得“优秀奖”。此次实践让刘雅琪对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有了深刻认知,体会到了考古学理论向真实田野的转化,认识到文物保护不仅需要学术支撑,也需倾注对乡土的热爱。


走进旧石器时代——萨拉乌苏与大窑遗址暑期实践
黄色视频
2024级招艳馨在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和大窑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践,探寻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遗迹,感受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与智慧。萨拉乌苏遗址这片古老的土地见证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活动。实习期间,招艳馨仔细挖掘、筛选,在沙土中发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动物化石。大窑遗址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遗址之一,以其丰富的石制品出土而闻名。实习期间,她完成了布方作业,使用全站仪和测量工具对遗址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划分。在萨拉乌苏和大窑遗址的实习让她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考古学领域继续前行的决心,未来她将继续深入学习考古学知识,探索更多未知的历史奥秘。
这些同学的暑期实践经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建设的精神风貌,磨炼了实践能力,充分展示了吉大考古学子的良好风采。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保护经验,相信通过考古学子的努力,一定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青春的活力不断迸发,让文明的光芒不断闪耀。


文字|邹兴展
图片|郑景之 刘雅琪 招艳馨